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古代穿越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将祝江送来的东西收入库房,李鸾儿转眼瞧见正在和辰逸说话的蒋鸿,一拍额头,大骂自己怎将这般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这蒋鸿原跟她来京城可是想要投军的,只他年幼,李鸾儿才将他留在家中,后来又想着蒋鸿不管是做骑兵还是步兵都有些不合适,这蒋鸿生长在海边,一身的好水性,自然是该做海军的。
只祝江来拜访的时候李鸾儿一心想瞧瞧这位被指责心狠手辣的海军将领是何模样,竟将蒋鸿的事情给忘了,没法子,她也只能耐下性子写了封信,又叫来蒋鸿问了他的意思。
蒋鸿自然是知道祝江杀了多少倭人的,一听李鸾儿说要保他去投祝江也是很愿意的,不过他有些舍不得离开严家,只李鸾儿板下脸训斥了他几句,叫他不该如此儿女情长,如此,蒋鸿才拿了信去投祝江。
打发走蒋鸿后没有多少日子,忽一日李鸾儿听说陶家那位二娘子到京城了,且还是给一个中年官员做了小妾,听到这个消息李鸾儿倒是没怎么样,只感叹一句陶家越发败落了。
待到了这年秋,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都是大丰收,因着杨远青这些年一直在田间地头辛苦,很是弄出许多高产的作物来,再加上德庆帝不遗余力的推行新粮种,使得民间许多百姓都种上新粮,到如今秋后收了粮,这一过称,竟比往年收上来的粮食足足多了三成有余,可别小看这三成,到了灾荒年上,这些粮食可就是救命粮了。
又有这几年连续又开设了好几个海关,还有和草原上的人做生意。边贸越发的发达,李鸾儿还听说南边许多省份都有家财丰厚的开设作坊,导致因为作工的人多了,好些地都荒着无人耕种,只如今粮食增产,朝庭收上来的粮食并不少,百姓也能填饱肚子。德庆帝便也没去管这类事情。
而民间做生意的也越发的多了起来。德庆帝和大臣们别的好些日子的劲,终是提高商税,如此再三。户部粮丰钱足,德庆帝也终不再做那穷困皇帝,做什么事也不至于因无钱而缩手缩脚了。
他一时高兴,便兴起了想出去转悠转悠的心思。
自然。大臣们是要极力反对的,德庆帝的犟脾气上来。又和大臣们较起了劲,你们越是不叫我出去,我就偏是要出去的。
实在没办法,内阁大臣们便请德庆帝多带兵丁守护。又请他出巡可以,但必须得带上英武侯。
李鸾儿这日没上朝,且等着严承悦回来与她说起此事。她苦笑表示她真是躺着也中枪的。
这边她才苦笑完,那边圣旨就来了。确是要李鸾儿跟随德庆帝出游,以便保护德庆帝安全的。
李鸾儿接了圣旨就开始准备起来,还未曾准备齐全,宫中太监便来宣她进宫,她随太监进宫,先便去了寿安宫见过王太后,也不知道这几年是怎么回子事,王太后老的很快,几年的功夫竟是如同老了十几岁一般,叫李鸾儿看了也不由惊异。
参见过王太后,王太后赐坐,李鸾儿就势坐定,便听着王太后唠唠叨叨的叫李鸾儿必得保护好德庆帝,且出去之后也要看好德庆帝,万不能叫他由着性子乱来。
李鸾儿笑着答应了,这时候,王太后一双有些浑浊的眼睛看了李鸾儿两眼,笑道:“这么些年了,后宫只丹阳和福豆两个孩子,哀家瞧着啊,官家的子嗣说不得就只他们两个了,你是福豆的姨妈,若是福豆以后有大造化,你也自然尊贵之极的……”
这一句话吓了李鸾儿一大跳,赶紧起身道:“陛下正是壮年,以后必然子嗣丰茂,太后娘娘万万不能再吓唬微臣了。”
王太后摆摆手:“哀家说的是实话,没有什么瞒人的,你这孩子也真是的,怎的越大越发的扭捏了,早先的爽利劲去哪儿了?”
李鸾儿一笑:“并不是微臣不爽利,实在此等大事不是微臣该说该听的,陛下九五至尊,乃是天下之主,又对微臣极优容,便是不为福豆,微臣也必竭力保护陛下的。”
王太后长长叹了口气:“官家自幼便爱玩乐,直到如今性子还是改不得的,原哀家也不愿意叫他出巡,可哀家也是做母亲的,实不忍心官家一辈子就只能在这方寸之地打转,不忍心他费尽心思治理好的江山却终不能得见。”
“太后慈母之心。”李鸾儿也是有儿子的,听王太后这么一说,倒也有些感同深受:“天底下做母亲的心思大抵都是如此吧。”
又和王太后说了一些话,李鸾儿便告辞离开。
出了寿安宫没走多远,迎面碰着一个宫装丽人,那女子长的极年轻,约摸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一张鹅蛋脸,大... -->>
将祝江送来的东西收入库房,李鸾儿转眼瞧见正在和辰逸说话的蒋鸿,一拍额头,大骂自己怎将这般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这蒋鸿原跟她来京城可是想要投军的,只他年幼,李鸾儿才将他留在家中,后来又想着蒋鸿不管是做骑兵还是步兵都有些不合适,这蒋鸿生长在海边,一身的好水性,自然是该做海军的。
只祝江来拜访的时候李鸾儿一心想瞧瞧这位被指责心狠手辣的海军将领是何模样,竟将蒋鸿的事情给忘了,没法子,她也只能耐下性子写了封信,又叫来蒋鸿问了他的意思。
蒋鸿自然是知道祝江杀了多少倭人的,一听李鸾儿说要保他去投祝江也是很愿意的,不过他有些舍不得离开严家,只李鸾儿板下脸训斥了他几句,叫他不该如此儿女情长,如此,蒋鸿才拿了信去投祝江。
打发走蒋鸿后没有多少日子,忽一日李鸾儿听说陶家那位二娘子到京城了,且还是给一个中年官员做了小妾,听到这个消息李鸾儿倒是没怎么样,只感叹一句陶家越发败落了。
待到了这年秋,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都是大丰收,因着杨远青这些年一直在田间地头辛苦,很是弄出许多高产的作物来,再加上德庆帝不遗余力的推行新粮种,使得民间许多百姓都种上新粮,到如今秋后收了粮,这一过称,竟比往年收上来的粮食足足多了三成有余,可别小看这三成,到了灾荒年上,这些粮食可就是救命粮了。
又有这几年连续又开设了好几个海关,还有和草原上的人做生意。边贸越发的发达,李鸾儿还听说南边许多省份都有家财丰厚的开设作坊,导致因为作工的人多了,好些地都荒着无人耕种,只如今粮食增产,朝庭收上来的粮食并不少,百姓也能填饱肚子。德庆帝便也没去管这类事情。
而民间做生意的也越发的多了起来。德庆帝和大臣们别的好些日子的劲,终是提高商税,如此再三。户部粮丰钱足,德庆帝也终不再做那穷困皇帝,做什么事也不至于因无钱而缩手缩脚了。
他一时高兴,便兴起了想出去转悠转悠的心思。
自然。大臣们是要极力反对的,德庆帝的犟脾气上来。又和大臣们较起了劲,你们越是不叫我出去,我就偏是要出去的。
实在没办法,内阁大臣们便请德庆帝多带兵丁守护。又请他出巡可以,但必须得带上英武侯。
李鸾儿这日没上朝,且等着严承悦回来与她说起此事。她苦笑表示她真是躺着也中枪的。
这边她才苦笑完,那边圣旨就来了。确是要李鸾儿跟随德庆帝出游,以便保护德庆帝安全的。
李鸾儿接了圣旨就开始准备起来,还未曾准备齐全,宫中太监便来宣她进宫,她随太监进宫,先便去了寿安宫见过王太后,也不知道这几年是怎么回子事,王太后老的很快,几年的功夫竟是如同老了十几岁一般,叫李鸾儿看了也不由惊异。
参见过王太后,王太后赐坐,李鸾儿就势坐定,便听着王太后唠唠叨叨的叫李鸾儿必得保护好德庆帝,且出去之后也要看好德庆帝,万不能叫他由着性子乱来。
李鸾儿笑着答应了,这时候,王太后一双有些浑浊的眼睛看了李鸾儿两眼,笑道:“这么些年了,后宫只丹阳和福豆两个孩子,哀家瞧着啊,官家的子嗣说不得就只他们两个了,你是福豆的姨妈,若是福豆以后有大造化,你也自然尊贵之极的……”
这一句话吓了李鸾儿一大跳,赶紧起身道:“陛下正是壮年,以后必然子嗣丰茂,太后娘娘万万不能再吓唬微臣了。”
王太后摆摆手:“哀家说的是实话,没有什么瞒人的,你这孩子也真是的,怎的越大越发的扭捏了,早先的爽利劲去哪儿了?”
李鸾儿一笑:“并不是微臣不爽利,实在此等大事不是微臣该说该听的,陛下九五至尊,乃是天下之主,又对微臣极优容,便是不为福豆,微臣也必竭力保护陛下的。”
王太后长长叹了口气:“官家自幼便爱玩乐,直到如今性子还是改不得的,原哀家也不愿意叫他出巡,可哀家也是做母亲的,实不忍心官家一辈子就只能在这方寸之地打转,不忍心他费尽心思治理好的江山却终不能得见。”
“太后慈母之心。”李鸾儿也是有儿子的,听王太后这么一说,倒也有些感同深受:“天底下做母亲的心思大抵都是如此吧。”
又和王太后说了一些话,李鸾儿便告辞离开。
出了寿安宫没走多远,迎面碰着一个宫装丽人,那女子长的极年轻,约摸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一张鹅蛋脸,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